普林斯顿战术(深度:从基本理念和战术打法两个角度,解读普利斯顿战术的机动性)

edit 59

time 2023-04-29 00:41

在NBA篮球历史中,有几种不同的战术在每个时代熠熠生光,近几年再度风靡的跑轰战术、从上世纪延续到本世纪的三角进攻以及本世纪初国王盛行华丽的普利斯顿进攻体系等等。

每种战术在流行一段时间后就会衰落,原因是整个联盟在经过长时间"单一战术"的统治下以后,必然会想出应对之法,然后予以很好的破解。除了球员适配、打法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为何无法有一个"永恒"的战术能长存于联盟的原因。

而和其他战术不同,普林斯顿体系在理念和具体执行上,都和其他战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当机动性成为其他战术的"附加属性"时,普林斯顿战术已经将机动性真正的融入了战术执行中,这也是为何他与其他战术相比,体现出了独一无二的灵活、机动。

而和三角进攻、跑轰等其他战术相比,普林斯顿战术为何更具机动性,又如何从战术执行上体现出其机动性呢?

深度:从基本理念和战术打法两个角度,解读普利斯顿战术的机动性

普林斯顿的基本理念,决定了"机动性"的战术意义

如果你留意过三角进攻,或者是其他战术的发起模式,你可能会发现,当这些战术从开始执行时,先会将球队的进攻摆成一个"较为固定的阵型",这个阵型的落成使得他们可以在接下来的进攻时间里完成他们"预设"的几种进攻方式

和这些固定化的进攻模式不同的是,普林斯顿进攻一开始就摒弃了这些方式,普林斯顿大学的主教练卡里尔和曾经的国王主教练阿德尔曼都致力于将自己的球队打造成——无固定化的进攻模式,没有预设的进攻线路,避免了球队进攻时的有限变换,而根据防守方的阵型主动、随机且灵活的调整进攻

这就是普林斯顿的基本理念,也是和其他战术的本质区别,他十分倚赖灵活性、机动性。

而如果只强调这一理念,却没有战术的支撑,那这一切只是泛泛而谈。因此在这一理念提出后,普林斯顿还有需要遵守的两个原则:

1. 内线队员在高位:内线队员提到罚球线以上,就意味着防守方的高大球员也会上提,起到拉空内线的作用,为强调灵活的"反跑"、"空切"等进攻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高大队员的进攻能力往往也能震慑防守方,背打+远投,同样可以发挥高位内线队员的进攻威力。

2. 全队跑动和进攻:普林斯顿是要求全队都"会跑会攻",听上去好像很难达成,其实这个战术弱化了"个人进攻"的需求,也就是说可以不需要超级球星的存在,但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进攻能力;而在这基本的进攻能力之上,更强调的反而是每个人的跑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的每一个进攻机会都是——人人跑,人人传出来的。

这并不是纸上谈兵,01-02赛季的萨克拉门托国王完美的契合了这个条件:

1、全队没有一位超级得分手,但常规赛季共有7个人场均得分上双,全队场均能送出23.9次助攻。

2、两名高大球员——韦伯和迪瓦茨,分别有49.5%和47.2%的投篮命中率,可组织可进攻。

深度:从基本理念和战术打法两个角度,解读普利斯顿战术的机动性

那一年的国王常规赛61胜21负,是将普林斯顿战术运用到顶峰的球队,他们将普林斯顿的基本理念和两大原则理解的十分深刻,明白了它和三角进攻以及其他战术的区别,才真正将整支球队打造成了五人皆可传球组织、进攻的华力球队。

而基本理念只是普林斯顿战术和其他战术区别开的地方,如何在学会理念的基础上发挥出普林斯顿战术在篮球场上的统治力,仍需要学会普林斯顿的"机动性打法"。

后卫从强、弱两侧切入,是机动进攻的最基本打法

在瞬息万变的球场上,机会稍纵即逝,而在普林斯顿强调的机动打法中,后卫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两种基本打法,是普林斯顿进攻战术机动性的体现。

我们以国王为例,解读后卫从弱侧切入,以及后卫从强侧切入(UCLA切入)两种"机动进攻"。

后卫从弱侧切入:强侧控卫持球,那攻击型的后卫克里斯蒂一定在弱侧等待,控卫先将球传到弱侧的2号位,当2号位给到侧翼的克里斯韦伯时自己马上向内切入,这是第一次进攻机会;如果没有成功,那就跑回左侧底角待命,而同时中锋提到罚球线高位,为1号位作掩护,目的是接到大前锋的传球攻击篮筐。下图是这一次进攻的图解,可以对照文字来理解这一进攻过程。

深度:从基本理念和战术打法两个角度,解读普利斯顿战术的机动性

这一次进攻完美的展现了"后卫从弱侧切入"这一战术,并且细心地球迷可能发现这里执行了两次:第一次球从强侧转移到弱侧,并且克里斯蒂切入;第二次原来位于强侧的1号位变到了弱侧,借助5号位的掩护切入内线上篮。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中锋迪瓦茨的提上高位,不仅很自然的化解了第一次切入没有成功的"尴尬",同时又掩护了1号位再次进行内线的空切。

后卫从强侧切入:这个战术过程又被称作UCLA切入。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大前锋,此时5号位已经处在罚球线以上,1号位可以顺势借助掩护切入内线攻框,这是第一次进攻选择;这样的情况如果同样像第一种进攻一样没有奏效,那么大前锋可以将球传给高位的5号重新组织下一次进攻。

深度:从基本理念和战术打法两个角度,解读普利斯顿战术的机动性

深度:从基本理念和战术打法两个角度,解读普利斯顿战术的机动性

这次进攻相对弱侧切入来说好像简单一些,但同样考验球员配合的灵活程度,区别在于1号位传球给同侧的4号位时马上会借掩护往内线空切,不同于弱侧切入多了一次传导球;而相同的则是都考虑到了第一次空切无法完成终结的问题,这就是普利斯顿的机动性——一次进攻失效,马上组织第二次,不会慌乱无措

在这两个战术中,我们可以看到,球队围绕着两名后卫的强弱侧切入设计了完美的团队配合,但又不限制于单一的只让后卫发挥进攻威力,例如大前锋韦伯,时刻在侧翼保持进攻威胁,中锋迪瓦茨则频频提到高位,这两名高大球员的组织力使得防守方很难做选择——如果跟防两名高大内线,那么自己内线十分容易失守,方便了敌方两名后卫的切入;如果不选择跟防,两名高大球员的都有三分线内的投篮技术,又同样会遭遇打击

深度:从基本理念和战术打法两个角度,解读普利斯顿战术的机动性

结语:普利斯顿的机动性打法,蕴含的灵魂是"空切""无球"和"反跑"

经过对上述两种战术的拆解,你会发现普林斯顿的机动性打法无外乎就是——通过无球跑动,创造空切机会。是的,这几乎是普林斯顿战术的灵魂,也是教练要求全队都要跑动和传球的意义,而这种战术又不止于此,我们诚然可以看到后卫以及前锋不断往内线切入完成终结,但不可忽视的是,是谁让这一切发生,让"空切""反跑"等变的轻而易举?

队内的大个子。在普林斯顿战术里,尤其是本文拆解的机动性打法中,高个子球员是最重要的球员,他们承担了进攻枢纽的重担,也就是说,后卫不管从强弱侧切入,都需要借他的掩护带开防守人;而在这之前,高个子率先离开内线来到高位,已经为己方球员切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同时,即便空切不奏效,教练同样要求他能使用背身单打,中距离投篮等方式来自己终结进攻

这一段话里包含了高大队员的三个作用——清空内线;高位掩护;进攻终结。一个球队中拥有如此全面的高个子队员,是普利斯顿战术的执行基础,纵观古今,这样的高个子往往都是顶级的球员——克里斯韦伯、迪瓦茨、大加索尔等等,他们在球队进攻中都能承担这一重任。

这就是普林斯顿"机动性"战术的魅力,他们不需要固定的套路和模式来解决进攻,他们依靠的是全队的配合以及高大队员出色的组织、进攻能力,虽然这样顺畅而又华丽的进攻很难在如今的比赛中见到,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普林斯顿战术的拆解来获得更多想法,以此来拓宽对篮球战术的认知。

标签:

普林斯顿战术
耗时0.83秒